钢铁材料的发展历史(下)

时间:2020.02.28

现在我们就从南北朝开始,说说那时候中国的钢铁技术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。

南北朝

进入南北朝,我国出现了新的炼钢技术“灌钢”。北齐信州刺史綦毋怀文依此法炼造的宿铁刀,一下可砍断三十余块叠在一起的甲胄铁片!在近代炼钢法发明前,“灌钢法”应算是古代最先进的技术。

灌钢法:将生铁炒成熟铁,然后同生铁一起加热。由于生铁的熔点低,易于溶化,待生铁溶化后,它便“灌”入熟铁中,使熟铁增碳而得到钢。这种方法比生产炒钢容易掌握。也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善,成为南北朝以后风行全国的主要方法。

唐宋

在唐宋时期,我国实现了“铸制改锻制”的历史性转变。官营和民营冶金业均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。长江、珠江流域或闽、浙等地冶铁业的迅速成长,使全国冶铁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
据《新唐书·食货志》记载,唐宪宗元和初年(公元806—820年),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一千多万斤,实际产量远不止此数。

北宋
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冶铁的国家。在北宋时期,煤已经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。相比于木炭,煤可以克服木炭温度不能升得太高的缺点,并且用煤作燃料可大大提高铁产量。

北宋时期还发明了可移动的炼炉——行炉。铁炉和风箱都放置在一个架子上,可抬着行走。风箱上有一木扇,木扇有拉杆是通过推拉木扇给熔铁炉鼓风以熔铁汁。

北宋曾公亮所著的《武经总要》说:“行炉,熔铁汁,异行于城上,以泼敌人”

明代

明代初期对已有的“灌钢法”进一步优化,出现了“生铁淋口法”,尔后再有苏州冶铁工匠提升为“苏钢法”。

生铁淋口:利用熔化的生铁,作为熟铁的渗碳剂,使这种熟铁的刀口炼成钢铁。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成就,至今仍应用于一些小农具的生产上面。

明代中期的人们不仅懂得了炼焦,还用焦炭进行了冶炼。用焦炭代替煤作燃料,就可以避免煤的缺点,我国使用焦炭炼铁,至少起于明代。

近代

近代,我国传统钢铁技术发展开始缓慢,而此时的西方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,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,其工业、科技、军事突飞猛进。

洋务派发起的“借法自强”洋务运动使我国近代新法冶金事业逐步发展起来。

1885年兴办贵州青溪铁厂是我国早期钢铁工业建设的一次尝试。

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立铁政局,成立汉冶萍煤铁公司,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“汉阳钢铁厂”。4年后汉阳钢厂1号高炉投产,日产铁100吨,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全面起步。

现代

现代的中国钢铁,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,建国后新型工厂的成立,为祖国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,而1978年12月23日,宝钢在东海之滨打下第一根桩,亦宣告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厂的成立。

三十余年的创业与发展,宝钢肩负钢铁强国的使命,矢志创新,开拓进取,持续引领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,推动着中国汽车、能源、交通、家电、机械等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在线询价